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时间:2025-01-31 08:20:36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精选多篇)[此文共10152字]

朋友介绍我看一本很好的书,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拜读了一下,感觉受益非 浅。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我们的父辈或是我们自己很多以为对的教育方法、想法都是错误的。如果能换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也许一切会更美好。以下是我从书 中做的摘录,多读几遍,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其乐无穷。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那句:“不管才是最好的管。”在我们家很受 用,我曾试着完全不管我老公,他变的很自觉,甚至有些坐立不安。。。

现在摘录开始,好好读吧:

给“宓嗜嗳嗤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幼儿玩耍或走路时,不小心磕碰到什么东西上,碰痛了,哇哇地哭。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

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 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 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尽量以轻松快乐的表情相对,让她觉得这是多么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 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

同时我们还教给她善待“对手”。假如“宓逝鐾此耍颐蔷换崛ゴ蛐“宓省8峡烨浊姿耐创γ菟德杪璧奈侵雇葱 ч芎茫嗳啵参克“马上就不痛了,宝宝不哭了”。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本站推荐www.)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宓嗜嗳嗤矗嫠咝“宓“马上就不痛了”。

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宓收镜剿亩粤⒚妫晌“加害”她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圆圆去给“宓嗜嗤词保簿屯俗约旱耐矗樾骱芸旌闷鹄础

如果她和小朋友都想玩一个布娃娃,发生冲突,我们既不要求她出让,也不怂恿她抢夺,而是赶快用另一个东西来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让她知道好玩的东西不止 一样;或者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她和小朋友一起玩,体会合作的愉快。

大人经常这样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孩子,并且家长自己也每天友好对待孩子,在任何事上都想办法理解孩子,不和孩子斗狠比倔,孩子就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温和地化解矛盾。

圆圆初中就读的是一所住宿制学校,学校每天发一个水果。她回家对我说,开始时分到不好的水果有点不高兴,但一想这个不好的水果如果不分给她,就会分给另一 个同学,总得有一个人吃它。这样一想,就高兴了,以后不管分到什么样的水果都不在意。

圆圆和人相处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一切行为只是出于天然,她内心对别人友好,长久了自然能让 别人感觉到,也让别人舒服。

哲学家弗洛姆认为,利己主义与孤独是同义语,而人不可能在与外界毫无关系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的。人只有和他的同胞休戚相关、团结一致,才能求得满足与幸 福。

“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 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我也见过不少“长不大”的成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单边主义”的,天下的“理”都在他这里,别人的事情和感受他都可以不管不顾,自己的事情和心情却是 天下最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天下最正确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表现得自私狭隘。不仅给别人带来不快,更是常常给自己带来不快。当他们急于维护自己的利 益时,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却悄悄地流失了。

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当“给“宓嗜嗳嗤”成 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给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 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像牛顿一样

如何看待孩子无意中犯的一些小错误,对这些小错误家长应该以何种态度处理——这 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

知道家长不可能帮她一辈子,我们的“帮助”就是尽量让她自己去做;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允许她把事情做得一团糟。

如果生怕孩子有什么考虑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虑了,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从长远来看,这是帮孩子的倒忙。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 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并不是说家长不要批评孩子,但批评一定要用常规的“批评”方式表达吗?

孩子犯了一些小错或闯了祸,不用你说他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内疚和痛苦。家长这时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说一些教训的话,说一些早已说过的提 醒的话,只会让他觉得丢面子,觉得烦;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为了表达对你唠叨的不满,可能会故意顶嘴或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 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 正面教育功能。

至于偶尔的“过错”给孩子自己及家长带来的时间、经济等方面的损失,算作培养孩子成长必交的 学费,可以换回他的成长、成才、成功。他拆坏了一辆新买的玩具汽车,可能就此激发了制造一架航天飞机的兴趣和潜能;今天炒糊一锅菜,明天就可能出个烹饪高 手。建立正确的儿童观,用期许的眼光看孩子那些“闯祸”行为,就会感到它们是良机而不是坏事。

“像牛顿一样”既是家长如 何理解孩子的一个问题,也是以什么方式批评教育孩子的问题。 “像 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该生气的事化解为一 句玩笑,既让孩子知道他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自尊心,还暗含了对他的理解,甚至隐藏着对他某种才能的褒奖。这样的批评话,孩子比较爱听。凡对孩子自尊心、 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家长要彻底戒除掉的。

哪怕有的孩子永远在生活细节上不精明,永远有“像牛顿一样”的毛病,只要不是什么大事,请允许他有这些毛病。

退一步说,如果孩子的天性造就了他在某些方面就是低能,那么他也不会因为家长的教训或不断的提醒(http://psd.)而有所改变;反而会因为你的不断唠叨,更降低这方面的能 力,并同时增加自卑。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象牛顿一样”的眼 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古诗滋养的孩子

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 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

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 ……此处隐藏5341个字……给孩子创造多少财富,最起码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和睦的家庭,这是孩子幸福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为人父母者要给孩子做做人的典范,比如爱护公共卫生,助人为乐,努力工作和学习,尊重长辈和老人等等优良习惯。

第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于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内心绝对不会听他的话。”从这个章节里面使我明白了,母亲不能作为一个“监工”来监督孩子,这样孩子会反感。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就是一个好母亲要注意的事情。要逐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爱学习,慢慢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当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从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

孩子就像小天使一样,天真烂漫,顽皮可爱。贪玩都是孩子的通病,没有不贪玩的孩子。所以在“玩”与“学”之间要找一个平衡点,既要让孩子“玩”好,也要让孩子学好。其实,我们都是“大”孩子,我们都是从儿童过来的,孩提时代的我们都是贪玩的,不让孩子玩是不可能,更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作为家长,在这个度上一定要掌握好。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诲,一个好老师是孩子成才的必备条件。但是,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母亲将会陪伴孩子成长,直至他长大成人,母亲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一个母亲不但要给孩子成长提供物质保证,更要教育他做人的道理。要培养一个好孩子,首先要做一个好母亲,这就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给我的启示。

第五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靳双琳

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边读大脑不时闪现着我的儿时情形,也像过电影一样闪现着我小时候犯错误的时候爸爸妈妈处理的方式,现在的我也为人母,也成了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我有几点感受。

一、阅读是扣开知识殿堂大门的一把钥匙。

回想上高中时候做数学题有时候甚至连题都读不懂,更别说做正确了,当时没有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而现在参加了工作,学校的领导也会常常鼓励我们去多读书、看报。可见,所有人对阅读的重要性都有着很坚定的认识。听几个孩子很优秀的同事说,她们的孩子很小就开始看《婴儿画报》了,我的孩子从1岁多就开始看了,当时大人给孩子读,后来发现孩子每每听到我们读错了就会哭闹,这时候发现孩子竟然认识字了。家长的喜悦可想而知。当我读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这位妈妈在写道她是如何让孩子识字时写了一篇题为《让孩子识字不难》的文章,她很具体地把自己教女儿识字和阅读的经验告诉给大家。这时,我的头脑便真正呈现出了一幅如何教导孩子去阅读的画面。我更加坚定了让孩子阅读的决心,孩子也手不释卷,就连假期也常常要求要去“红月亮书店”或“焦作市图书馆”,做为家长很感欣慰。

二、在孩子面前要做言的楷模行的示范。

我和爱人脾气都比较急燥,然而我们的女儿却总是慢条斯理,闲暇时我们想这也许是在市委幼儿园培养的良好品行吧!然而当我们面对孩子的种种错误行为时,难免会发火,心里虽然感到这是错的教育方法,可总也无法控制,也知道这种做法与孩子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走得更远了。

在这本书中,这位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便开始反思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犯下的一个个错误。开始为自己那么急躁的情绪而感到愧对孩子,而自责。同时更觉得自己知识与能力的贫乏和不足。

最重要的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就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看电视,自己也不看电视。要求孩子有礼貌自己说话首先不能带脏字。回想一下我们都做好了么。

三、培养孩子的兴趣融大爱于无形。

比如孩子上课不举手的问题,我就问她,你是不是不会呀?她说:“不是,是老师不叫我回答!”我就说宝贝你举手说明你告诉老师,你会了,叫不叫你回答有什么关系呢?!孩子就感到了比较释怀。

每天检查完作业我都要坚持写一段话给老师,婉儿很喜欢,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是得到老师表扬的,对她自己也是鼓励,所以每天写完作业更喜欢看我写的一段话。这也是对孩子兴趣培养的一种方法。

四、教育方法不对则欲速而不达。

家长和老师们很多不恰当教育行为都来自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我提出一个要求之后,就一下子记住,不许再犯。如果再犯就会受到惩罚。可能孩子们会很快养成一个好习惯,但是他们之所以养成了习惯,并不是因为觉得这样的好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或生活有帮助,而仅仅是因为害怕受到老师的惩罚。这样的好习惯不是真正的好习惯。

我现在正在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班的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近来读的这些书,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引导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但是起初我的想法是只要让孩子们都去读书,他们的思维能力会在短期内得到提高。这又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现在读过这本书,我不再那样想。我觉得如果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受益的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得来的就是孩子们学习能力及认识能力的提高。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初衷不同,也就不会对孩子提出过分要求,这样才能让他们自由发展,

也更好的发展。

所以,我觉得,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不可以有急功近利的心态。

五、学习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

学习为了什么?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是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中学,好大学,将来找到一个好工作,有了好收入,才会有好生活。说实在话,我在上学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只觉得如果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会不高兴,自己会很长时间没有好日子过。所以那时候学习根本不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家长,为了不受爸妈的训斥。现在,我不那么认为了。学习是因为我想。读书是为了解决我工作中的问题,因为喜欢。难怪在一次参加教师培训时一位老师说成年人的学习都是带有功利性的呢,确实如此。但是,我觉得应该让孩子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学习并不是为了得奖,为了考试得高分,为了考上更好的学校,而仅仅是因为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更加丰富,更加饱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结果就会让自己获得一种快乐和成就感。当然这不是仅凭说一说就可以的,但我真的不希望孩子们在成人的价值观里形成学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认识。

想起昨天孩子数学小测验,就只因为错了两道题而成了94分,成了班里的不及格,回家一看主要是因为方向问题,我说老师说做错的题就是宝贝,我们发现了宝贝,你下次会就可以了,孩子很高兴。

以上是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一些认识和想法。我觉得这收获不仅仅是具体方法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

推荐访问其他精彩范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感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交流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精选多篇)[此文共1015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格林文秘网 www.gelindaina.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