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企业文化的误区和落实
谈企业文化的误区和落实
文化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任何事情都带着文化的细胞,当然这个文化细胞,它的老实人说真话谈企业文化 我这几年已经做过将近600场的培训,接触过不下1000位企业家,深度拜访过近200家企业,前后做过40多家企业的顾问,我非常遗憾地发现,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都是非常片面的。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常常理解为简单的三个东西的相加:一是老板提出的一个口号,二是企业一些看上去很美的包含着老板的个人好恶的一些故事,三是企业的各种员工文化生活的活动。老实说这种理解过于肤浅,它跟管理不搭架。企业文化是什么,不需要用定义来解说,只需要说一个现象就够了,企业文化好比植物的土壤和人呼吸的空气,植物生长有土壤,人活在空气里,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企业文化的存在完全符合全息理论特征。大家知道中医的耳针技术,一根小小的银针只在一个耳朵上扎,你身体的任何部位的不适,都可以通过扎耳针得以解决和缓解。一个人的耳朵能够全面反映一个人身体各个部分的相关信息。企业也一样,企业任何一个细胞,都负载一个企业的整体信息。企业做任何一件事,都能体现出你企业的文化特征。如果有比较好的管理意识,希望投资同时带来管dna是什么呢,就是你这个老板的个人价值观、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做事风格。咨询公司来为你做企业文化,那只能是扯淡,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咨询公司只能帮助你做文化提炼的工作,帮你用一些工具,适当修饰、提炼、总结,或者格式化。
真正的企业文化,不在于概括得多漂亮,也不讲究时髦而人云亦云。我非常奇怪一件事:中国人开始都讲“又快又好”,有一天晚上,突然全国人民都改成“又好又快”。我就奇怪了,中国人怎么这么聪明呢,一天全部改过来,真的搞懂了吗?不可能,哪能全国人民一晚上全部搞懂了,直到现在,我相信还有人没有完全搞懂。冯仑的书,题目叫《野蛮生长》,我不管这个书的内容,就看这个题目,绝对是“又快又好”的思路。有的行业一开始就是跑马圈地,就是铺摊子,就是占领制高点。
其实,中国确实有大批的企业存在严重的小聪明的文化,走捷径,找秘诀,从来就不认为企业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它自己成长的经历和过程。曾经有人头头是道地跟学员讲要把梳子卖给和尚,我一直认为这纯粹是小聪明。你可能卖出了一把“和尚梳”,唤起了他对红尘对过去的恋情的回忆,你卖成了,但是能说明什么,能说明这是营销吗?只能能说明你简单的忽悠取得了一次成功,但它不是营销;就算你卖了一百把梳子给和尚,和尚拿回去,作为庙里的“香客梳”,转卖给香客,或者配着香一起卖出去,你成功了,但是它仍然不是营销,因为营销是在为顾客解决问题,和尚本来就不应该带着香和梳子去做买卖,这本身就不是和尚的价值,你把一个企业的营销引进了一个死胡同,引进了一个违背道德的方向,所以你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你也不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组织;就算你卖出了一千把“功德梳”,让所有在寺庙捐钱的人都能拿一把梳子,这仍然不是营销,你把世俗的文化引入了佛门,你离佛越来越远,你玷污了佛堂,所以你没有干好事,更不要说你这是事业。
在企业管理上也一样,如果自以为聪明的去寻找提高效率的捷径和绝招,往往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对效率的伤害,因为任何事情,都有它内在的规律。这样,不仅白白浪费了我们追求的时光,也使我们距离科学管理越来越远。在企业管理当中,简单和复杂,总是相伴而行的,当我们总是把事情处理的很简单,或者想的非常简单的事情,最后我们的管理反而复杂起来。你越老老实实,越勤勤恳恳,越本本真真地做人做事做企业,你才有可能成功。小聪明可以获得一些利益,而放弃了大智慧的追求,放弃长期沉淀式的思考和自悟,你就离道越来越远,所以道家经常讲一句话,知识越多,离道-
越远。你以小聪明的方式获取很多的知识来忽悠这个世界,你当然离道非常非常的遥远。我认为,中国企业,首先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但你首先必须抛弃这种小聪明的捷径,因为这样是做不长久的。要考虑公司的文化是什么,你要对企业文化的长久性、持续性作思考,符合社会的道德方向去思考。
企业文化天天都在说,所有的企业都在谈,几乎所有人都挂在嘴上,但是真正懂的人实在不是太多。一个企业的文化,其实用不着罗嗦,也用不着怎么漂亮,关键是你认准的东西是不是你真的这么想,也就是说你是否口是心非。目前为止,我看到过最漂亮的一条标语只有十二个字,“把路放在心上,把心放在路上”,一家高速公路企业写的。虽然从文学上来讲,这很不像真正的对偶句,甚至不能叫对联,但是这种东西如果是发自内心的,如果真的这么做,这家高速公路公司的文化就太高了。所以,企业文化不是你说的写的够漂亮,关键是你口心一致,而且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保持协调。
第二篇:结合中山烟草实际谈如何避免陷入企业文化建设误区
结合中山烟草实际谈如何避免陷入企业文化建设误区
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中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谭政更新日期:2014年3月27日
【字号:大 中 小 | 颜色:浅 深 红| 打印】
烟草在线专稿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一些成功的企业开始了“以文化管企业”的实践,“文化”正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股重要力量。在烟草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形式不同的文化元素,且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重点也不一样。自国家局2014年下发《中国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以来,行业内各相关企业纷纷加快了企业文化建设步伐,打开了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广东省中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中山烟草)坚持“为了企业,源于员工,不等不靠,自主创新”的原则,围绕建设“精品中山烟草”发展主题,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创新道路。笔者作为企业的一员,见证并参与了局(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下面,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谈谈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避免陷入误区。
一、企业文化建设常见误区
(一)将企业文化简单地等同于企业的识别系统(cis)
企业识别系统(cis)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和视觉识别系统(vis),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提炼理念、提出口号、规范行为、统一标识、组织文体活动等等。cis系统的成功构建,能很好地凝聚人心、提高士气,有效地改善组织效率,能使一个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其他企业,凸显企业的个性,因此往往有人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cis。其实,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cis的建设必不可少,但它并非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企业文化是无形的,是企业内部员工的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因素的总和,它表现为cis但又高于cis。因此,cis仅是企业文化的传递途径之一,是将文化内涵外化的其中一个载体而已,将它等同于企业文化是片面的。
(二)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思想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建党原则,也是我党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的制胜法 ……此处隐藏7385个字……实施环节,不能有效实施的设计必然是失败的设计,具体的设计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始终不辍地、持续一贯地对企业文化加以坚持和实践,要反反复复地、不厌其烦地对员工进行宣导和贯彻。
以联想和万科为例。联想文化中“撒上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上一层土,再夯实了”、“办企业就是办人”、“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等看似有点“乡土”的语言却是联想文化的特色,是联想文化的精髓,是联想人所津津乐道的文化。同样,万科远远超脱于企业自身之外,在房地产业大谈利润、空谈品牌、奢谈文化的背景下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倡导“健康丰盛人生”的理念,最终造就了万科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尽管并非有独特企业文化的企业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企业一定有文化。在这些成功企业的文化中,既找不出设计的痕迹和华丽的语言来,也找不出与他人雷同的地方。这些企业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文化成为了它们独特的象征。
误区五:企业文化建设是职能部门的事情,领导人不必过多关心
多数企业的领导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自己关系不大,只需将其作为一项工作分派下去即可。但事实上,离开了领导人的核心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
领导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码发挥着三个核心作用:
一是领导人所认可的企业的价值理念、目标设定、战略思考、经营动机、管理方针等是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基础。领导人应当成为企业真正的精神领袖和形象代言人,就像我们谈到联想必然想到柳传志,谈到万科必然想到王石一样。
二是领导人应当身体力行地向员工宣导企业文化的精髓,推动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实践。企业应当通过高层—中层—基层的顺序逐层感染和影响员工,使企业文化的根基越来越牢靠。三是领导人应当亲自推动建立以文化认同为核心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体系。
杰克-韦尔奇为我们提供了以文化认同为依据,选拔、培养、使用和激励人才的绝好例子。根据他的理论和实践,我们按照对公司文化的认同程度、实现目标和取得业绩两个维度将人才分为四类,根据类别确定四类人才的不同去向。第一类人才对公司文化认同程度高,并且能够完满地实现工作目标和取得优秀业绩,毫无疑义属于公司的明星类人才,应当放手使用和给以充分激励。第二类人才虽然能够完满地实现工作目标和取得优秀业绩,但由于对公司文化不认同,应当毫不犹豫地及时放弃。第三类人才既对公司文化不认同,又不能有效实现目标和取得业绩,毫无疑义应当放弃。第四类人才虽然不能有效实现目标和取得业绩,但对公司文化认同程度高,应当加以培养,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促使其向第一类人才转化。
误区六:企业文化的“唯变论”与“不变论”
在企业文化“变”与“不变”的问题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误区:一是将企业文化奉为圭臬,认为企业文化的各项内容甚至每一个理念、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不应当被改变。二是认为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企业的一切都应当不断改变,企业文化当然也不例外。
在誉满全球的企业研究力作《基业长青》中,对企业文化的变化与否总结出了八字真言“保存核心,刺激进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当始终保持不变,该书所研究的18家著名企业中都虔诚地保持着它们的核心理念,它们的核心价值基础坚如磐石、始终不变。部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已经历百年而一成不变。同时,这些企业在稳保核心理念之余,也展现出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不断改变却不会有损于其所珍视的核心理念。
例如:惠普核心理念中的“尊重和关心每个员工”、沃尔玛核心理念中的“超出顾客的期望”、波音核心理念中的“领导航空工业,永为先驱”、默克核心理念中“我们从事保存和改善生命的事业”、3m核心理念中“尊重个人的首创精神”等均是这些企业恒久不变的部分,但是所有这些基于核心理念指导下的非核心做法却是不断改变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当保持不变,而除了核心价值观外,其他的一切都是可变并必须改变的。
第五篇:企业文化培训的误区
企业文化培训的误区
现在大多数企业或者公司实体,对新招进的人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课件内容中肯定有“企业文化”,比如什么企业宗旨、经营理念、人才观价值观等,其实这些都是企业总结出来的硬件教条,在对新人的培训中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作为施训人员首先是自己要先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反映的是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
文化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①从本质上说,它包括职工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和工作态度等;②从外在表现上说,它包括各种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娱乐联谊活动等。
企业文化由三大要素结构,即企业物质文化要素、企业制度文化要素、企业精神文化要素。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从这里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因此培训时应该从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来培训,因此施训人在培训企业文化时一开始就是一个错。那么怎么样给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呢?
首先是让新员工了解公司的产品或者作业流程。当一个实体招进新人后,我认为不需要急于给他们做企业文化培训,即便你辛辛苦苦的培训了也起不到什么效果,没有什么作用,他们压根儿也体会不到。你想呀,新人刚进入你的公司,他们对你的公司什么都不了解,你就培训企业文化的经营宗旨经营理念的,什么玩意儿,新人根本体会不到。首先应该让他们了解公司的产品或者作业流程,熟知公司有哪些产品,简单的作业流程是什么,他的起初工作是做什么,做这些工作需要哪些简单的工作技巧和方式方法,我认为这是培训最起码的第一步。
其次是交给他们怎么做人。作为一个企业或者公司实体,新人的到来他们并不了解工作环境,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新公司,他们的很多东西都是非常理想化的,理论与现实中的区别是很大的,比如有的新人一进公司就表现得非常个性,可是别人总认为这个人不合群,而他自己也想不通错在哪里;或者看到公司一点不如意的地方,就认为你这个公司很不规范甚至很黑什么的,工作中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影响退队势气。
其实每个企业的人文环境是不一样的,但是做人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因此对新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首先是培训产品公司产品和工作流程以及简单的方法,其次就是培训新员工怎么样做人。新员工先要学会做好人,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待新人融入你的团队后,就应该开始做能人,充分展现个人才华,发挥出个人专业才能,成为队友眼中佩服的适合工作岗位的能手。
再次才进入真正的企业文化培训。新人一般工作到2到3个月后,对你的企业或者公司实体应该是有所了解了,认为不适合自己发展的造就逃之夭夭了,留下来的基本都认可你的公司了,也有了一些工作体会和感受了,这个时侯再进行真正的企业文化培训,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参观公司生产线、搞一个活动竞赛等,让这些新人带着一份亲人般的爱心,以及一颗对亲人的感恩的心来学习企业的宗旨、经营理念、用人观价值观等,才能使你的文化培训效果产生巨大的作用。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格林文秘网 www.gelindaina.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