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现代汽车厂参观实习报告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是由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和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于2014年10月投资创办,注册资金27.1亿人民币,合资双 方各占50%的股份。北京现代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批准的第一个汽车生产领域的合资项目。2014年,北京现代完成产值96.8亿元人民币。
北京现代首推的索纳塔(sonata)轿车,是由韩国现代汽车自主开发的最成功车型。索纳塔是融合了现代简约美学和古典风格的中高级轿车。 作为中高级轿车,无论在韩国市场,还是在以美国为主的海外市场,索纳塔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14年在中国市场销售超过5.2万辆。
2014年12月,北京现代又推出一款在国际上极负盛名、累计销量突破310万辆的成熟车型伊兰特(elantra)。北京版的伊兰特是在其第六代产品 的基础上改良而来,更适合中国路况和行车环境,上市伊始便供不应求。
北京现代汽车技术中心总投资5.1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该中心坐落于北京市顺义区林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靠六环高速,毗邻首都机场,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底交付使用, 全部工程预计2014年底竣工。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和研发团队建设也将随研发设施的建设而分步进行。在创建初期,技术中心暂设造型部, 车身与电装工程部,动力总成与底盘工程部,试验认证部, 规划与管理部等五大部门。到2014年底,包括韩国现代汽车派驻专家在内,将达到100人的规模。随着研发任务的增加和技术中心的全部竣工交付使用,人员规模将逐步扩大到600人左右。
届时,北京现代汽车技术中心将是包括市场研究,创意造型,工程开发, 分析仿真,试验试制,项目管理,形式认证等功能齐全,设施一流,人才配套的现代化轿车研发机构, 为北京现代汽车年产60万辆的产能不断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各类新车型。 北京现代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家批准的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2014年,北京现代跻身中国轿车企业五强;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北京现代以23.4万的销售业绩,在中国轿车企业销量排名第四。北京现代目前已经达到三十万辆年产能的生产能力,实现4个车型的生产,同时第二个三十万产能的工厂正在筹备中。在2014年前达到8个车型、60万辆年产能的生产能力。北京现代有员工4100人,加上配套企业、4s店的就业,已经超过4万人。这4万多人工作稳定,收入有保证,他们在与北京现代一起创造效益的同时,也成为社会安定团结的一支重要力量。北京现代也已经成为纳税大户。我们的税收总额现在占到顺义区的三成,同时工业总产值也已经占到了三成。
北京现代顺利地度过了“质量关”,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保障上获得了消费者与社会各界的认可。我们在汽车生产技术上流水线上机器人的数量全国第一,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了世界汽车企业中上等水平;我们建立起一套完成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在有效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也加快了国产化进程;我们还带动了一大批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并迅速拉动劳动就业和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今天有幸参观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在接待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了现代汽车公司四大车间中最大的一个车间——总装车间。一进入车间大门,展现在同学们眼前的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情景:长长的汽车流水线上,一辆辆半成品的汽车缓慢的移动,每个岗位的工人都在忙碌地给汽车或是加上方向盘、轮胎、或是上几个螺丝、或是敲敲打打。据介绍,这条生产线是北京目前最长的一条生产线。同学们把整条生产线从头到尾走了一遍,大家一边听着公关部人员熟练的讲解,一边好奇地四下观望。在生产线的尽头,一辆辆崭新的现代汽车驶出生产线。讲解员自豪地告诉我们,每52秒就有一辆现代汽车下线生产效率世界一流。
通过观看汽车冲压件、锻件、铸件、焊接件的制造工艺、热处理工艺、汽车零件的机加工工艺、模具的制造工艺,以及卡车和轿车的装配生产线,使我对汽车零件的制造工艺及过程和装配过程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到锻造厂现场参观,我不仅了解了传统的模锻工艺和设备,还了解了一些目前较先进的锻造技术和设备,如电液锤、热镦机,摆辗机,楔横轧,辗环机等。通过参观工具厂锻造车间,我目睹了轴类件和圆环件的自由锻工艺,增加了自由锻工艺的知识,同时系统地了解了锻造工艺过程。
参观完总装车间后,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了北京现代的展厅,接待员给我们介绍了索纳塔、途胜等汽车,讲解了北京现代汽车开发将延续索纳塔的元素。在展厅里,我们初步了解了北京现代汽车的发展情况,并在其相关资料了辅助下,我了解到了现代汽车所拥有的一系列车型。看着那一辆辆披着绚丽衣裳的现代汽车,就好像一位位衣装时尚的少女,令人眼花缭乱。
看着那一辆辆汽车从生产线下来,觉得一辆汽车出现在眼前真的好快啊!听解说员每52秒一辆汽车,我在想那每一秒全世界有多少辆汽车下线呢?这就是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啊!通过这次参观,结合本学期学到的管理经济学、运营管理和涉外企业管理的学科知识,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现代化的生产型企业的认识,对现代汽车先进的工艺和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提升企业管理优化物流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也明白了,一个大型企业的运作,靠我学到的这一点点学科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只有贴身接近它,才能让自己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也真正相信,只有通过实践的知识,才是我们自己的知识。虽然参观时间是短暂的,但它留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
然而,短暂的时间所能了解的东西还是不够的,走马观花似的浏览看的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想了解的很多有关汽车方面的知识以及北京现代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等等都没了解到。对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这无疑是一份遗憾。
燕达国际健康城",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不含附属用地),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建设。在医院与养护中心之间修建了一条平均宽约60米、长约700米,总面积4万平方米的水系带状公园,形成了小桥流水、亭台轩榭、花鸟树木相互映衬、游船雕塑动静相宜的特色美景。
中国燕达实业集团设立的"燕达国际健康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在打造一座超大规模、国际化、现代化的绿色生态医疗健康和老年养护基地--中国燕达国际健康城。
"燕达国际健康城",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9月动工,2014年12月1日全面开业运营。燕达国际健康城共分5大版块:燕达国际医院、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燕达国际医学研究院、燕达医护培训学院、燕达国宾大酒店。
一、 燕达国际医院
燕达国际医院是一所按照中国卫生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设置,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在设置50个临床医技科室的规范下,为方便患者整合成了18个中心。床位设置3000张,其中医疗床位2014张, ……此处隐藏8995个字……调查反映出这样一组数据:主营物流企业货运车辆占货运总车辆的34%,拥有货运车辆50辆以上的企业仅占0.2%;传统方式的运输和仓储比例占物流量的97.5%,具有增值功能的配送和流通加工只占2.5%,达到较高物流管理和服务层次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量仅占0.7%;主营物流企业集装箱物流量只占5.3%,托盘利用率只有7.3%,在被调查的企业中使用物流管理系统的只有
11.6%。
在这次调研中,听到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还有:物流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停*、卸货的问题;园区土地开发费用偏高的问题;烟草专营按行政区划管理与配送体系不协调的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功能单一与科技含量低的问题和连锁超市跨区域配送关系没有理顺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其实也是整合不够导致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北京社会化物流发展的巨大空间。现代物流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性产业,以各产业为服务对象和需求基础,社会化物流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转,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因此,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物流企业和职工的艰苦努力,需要政府营造适宜的发展环境,也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
第五篇:北京实习报告(认识实习)
实习总结
伴随着这一学期的结束,转眼间,我们即将步入大四。在大三的结束之际,我们迎来了我们的第一次异地实习,这次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是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
这次实习的形式为认识实习,主要目的是让我们认识中国的古建筑或者某些现代建筑,因为作为一个建筑学专业的学员,广阔的眼见和见识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这次的目的地选为北京,是有他的原因的,因为北京作为首都个一个世界文化历史上的古都,所拥有的知名建筑的非常多的。
学习建筑,不应该只沉浸在思考之中,而且也应该身临其境的感受他,只有这样,才会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我们在七月八号清晨来到的北京,虽然是再次来到北京,但是北京还是给我以震撼。令我震惊的不是其较为发展迅速的经济,也不是其建筑规模与数量的巨大,而是古今建筑生活气息的驳杂,奥运村各个建筑场馆无不透露出现代建筑的钢筋水泥,高大时尚的浓厚现代感,而置身于故宫、十三陵等古建筑群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则是古朴,厚重,充满着浓郁的气息,木头的糜烂的古代皇家的奢侈感,却透漏着另一种的庄重,在这份庄重之中却又有着一份贴近自然的轻松。而在我们所寄宿的南锣鼓巷周围,却又有着有别于这两种气息的别样感受,游走于古朴与现代气息之间,混杂着浓厚的商业感。北京的规划各处也不尽相同,在数种气息驳杂的北京街市巷道之间是老北京那种浓厚的生活气息。虽然四合院以及胡同的数量在日益的减少,但是来自于骨子里的北京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间就可以改变的。这种环境和氛围,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我们参观的第一栋建筑——国家博物馆,给我的印象是体量很大,如同首都北京,给人以宽容的感觉。体积大却不会拒人千里。当然,走进去,给人却截然不同的感受,分明的功能分区,明确的交通流线,而且足够美观,尽显大师风采,使人叹为观止。
之后我们又去参观了国家大剧院,这是一个巨蛋形式的建筑,加上在水中的倒影,构成一个全蛋的构图。这个建筑是由钢架构成的网壳建筑,网壳中包裹的剧院的功能分区,也印证“建筑的美在于结构美这句话”。相较于国家博物馆的威严,国家大剧院则显得更加亲近自然。
而在北京的实习过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人们赋予建筑的除去功能之外更深层次的对于精神上的一种追求。之后参观的建筑中,798艺术区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798艺术区我们是在很早的时候去的,所以到了之后没有几个人,正是这种清晨的安静反而给了艺术区别样的气质,艺术区内的展品大多数是雕塑,各种各样的雕塑,当然,本身而言艺术区内的建筑也称得上是一种艺术品,在艺术区里,有各式的涂鸦,有个人的画廊,当然其中居多的是露天的一些雕塑。在艺术区本身而言,功能性反而大大的减少,更多倾向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当然并非是一种流于外表的艺术,其实在这里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人群生活的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渗透于雕塑、建筑等等当中,通过他们来表现出来。
在798艺术区感受到了精神层次的解读之后,人们更多的更直接的还是来自于物质的追求,三里屯和王府井步行街便是这样的物质追求所衍生出的产物,在三里屯里,建筑的形式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第一眼看到三里屯是视觉上的一种冲击,高档时尚的建筑表皮,色彩的鲜亮与浓郁以及夸张的建筑形态,在这
些种种之下,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是功能上的分区域,在区域与区域之间是大面积的中庭,联系区域与区域间的构建,可以是一条露天的天桥,可以是层于层之间那并没有断裂开的功能块,在这里建筑师优异的功底可见一斑。总之,作为时尚的代名词,三里屯的视觉性确实做到了令人新奇而不厌烦。相比于三里屯的时尚,王府井步行街的外表则柔和,类似于普通的步行商业街,亲民不拒人千里之外,但是作为中国第一街的王府井步行街,其商品的玲琅满目不得不令你折服,仿佛来到了购物天堂。
中国的古建筑闻名于世界,而中国的古建筑的精华在于北京,北京的紫禁城,天坛,雍和宫,十三陵等,都称得上是世界文化历史上的瑰宝。在参观过故宫、天坛等一系列的皇家建筑后,我们对于古代人民对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有别于日本的枯山水,以及欧洲的人工之美,国人更加的倾向于自然的和谐之美。而在参观了古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北海公园等等,使得我更加印证了这个想法。“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个句话可以很好的总结我国在古代园林史上的造诣。
古建筑与新建筑的和谐相处并非没有可能,北京城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偌大的北京城,穿插着四合院和胡同,共存着高楼大厦,他们看似格格不入,但是又是那么和谐的共存在一起。人们生活在这里,和谐静谧。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新旧建筑的融洽共生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重中之重,关于旧建筑的保护,通过在北京的一段时间的实习,由于城市的高速发展,发现地地道道的北京四合院已经越来越少了,北京的胡同儿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淡化,新建筑的大面积的新建使得旧建筑的生存空间日益的锐减着,新的发展仰仗于旧的继承,只有读懂了旧建筑的文脉才能发展出有活力的新建筑。
总体而言,北京的实习路线是在新旧建筑的的参观交叉进行的,古建筑比如十三陵、颐和园、故宫、景山、天坛等等,而新建筑则如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三里屯、奥林匹克公园等等,虽然这些建筑并不能囊括北京的许许多多的其他建筑,但通过这些建筑的参观认识,我们还是从中看到了北京建筑群的缩影,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深刻了解了北京的新老建筑。同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建筑吸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化,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建筑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些建筑的了解,我们对之前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也有了一个系统的深化,建筑取自于生活更应当高于生活。
歌德曾经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此,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妙的艺术等待我们的发掘。虽然北京的实习之旅已经结束,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回味是无穷的。也希望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运用这次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的道理。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格林文秘网 www.gelindaina.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