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11号、湖北省委、省政府【2015】22号文件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供销社的亲切关怀下,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稳妥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工作,各项改革工作任务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机关属参公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人事股、财务股、经济发展股、党建设办、综治办等股室。在职干部职工21人,纳入财政供养仅10人,另有离退休32人。
供销系统经济实体有:通发资产、中药材公司、茶叶公司、生活资料公司、农资公司、工业品公司、汽运公司、利华公司、安平烟花爆竹(股份制)等9家公司,麦市、九岭、马港、石南4个基层社等13家单位。共有干部职工1800余人(含离退休),其中:下岗职工315 人、破产改制买断工龄的职工679人、行管人员 87人、离退休人员719人。北港、大坪、塘湖、沙堆、锦山、关刀等6个乡镇供销社和鄂南砂布厂、精制茶厂2个企业,已破产改制。
近年来,我社多次荣获上级嘉奖和荣誉称号。其中获国家级荣誉称号“全国标杆基层社”1个、 国家级“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共4个;获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获县(市)级社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3次,一等级奖1次。2016年、2017年,在全省县级供销社综合业绩排名中,名列第三和第六位。
二、工作开展情况
1、以改革为抓手 激发企业活力
为改变供销系统思想僵化,负担过重,缺乏经营人才面貌,我们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激发企业活力。供销社现有二级企业7家,改革期间重组二级企业3家,新成立公司二家;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136个,提档升级70个;建设三农服务中心2家,庄稼医院18家,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68家;注册登记电子商务、再生资源、中药材种植等行业协会3个。全系统拥有优质固定资产市值约3亿元,2018年,**县供销合作社全年完成商品总购进15.4亿元,总销售16.1亿元,实现利润842万元。
一是推进经营创新。鼓励各公司发挥各自经营优势,充分利用企业证照资质、技术和销售网络,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创办各类涉农企业、经济组织、加工销售企业。领办、协办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促进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目前,一批涉农项目包括农副产品加工、茶叶(菊花)加工、中药材加工、中药材种植基地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实施,三家公司商住楼改造项目也在谋划中。全社上下负重争先、开拓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是盘活社有资产。2017年元月,我社成立了“**县通发资产投资经营管理公司”,将县社的供销大楼、九大门市场资产注入该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并计划逐步将二级企业的资产全部注入该公司名下。我们将以此为平台,采取多种联合合作方式开展资产投资运营,试水基金和不动产融资;对接省供销社投融资平台,盘活现有优质资产,最大限度发挥社有资产规模效益。2018年县委政府将供销大楼、九大门市场纳入棚户区改造项目,公司资产已落实货币化补偿资金6200万元,为下步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三是搞好机构改革。⑴稳步推进企业管理改革试点。结合供销企业经营现状,为解决机构过多,人浮于事,行政开支过大等问题,我社对部分职能丧失,业务萎缩,人才匮乏的二级企业逐步有序进行合并重组,先后将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生活资料公司进行合并。减少企业支出、减轻企业负担,以激发企业活力。⑵实行企业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在经济指标、利润增长、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党建纪检等方面,设定年度考核目标,严格进行年度考核,评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并与年终奖挂钩。(3)实行经理责任制。对年度考核结果不合格的企业经理予以免职。对因工作不力,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发生安全、维稳事故的企业经理,予以撤职和下岗。对达到离岗退养年龄的人员一律到龄即退。
2、以项目为重点 促进服务转型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充分发挥供销系统的优势,打响“中国供销”品牌,遵循为农、务农、姓农的改革方向,紧密配合我县“五药并举”战略,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促进综合改革再上新台阶。
一是以振兴“五药”为重点,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力我县“五药并举”战略,以中药材公司为龙头,做大中药材产业链,在中药材市场、种苗、技术、收购、销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⑴开展技术指导。今年上半年 ……此处隐藏3337个字……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供销合作社体制机制,提升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全面加强供销监事会建设。1、健全监事会工作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2、加大监督力度,对社有资产处置、企业经营行为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3、搞好社情民意调查和信息报送工作,摸清社情民意,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把好命脉,为进一步深化供销社改革提供信息支撑;4、搞好企业各项专项审计和综合审计,聘请第三方有审计资质的社会审计机构对供销系统自2014至目前的所有财务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县社各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贯彻执行、确保国家法律法规不踩红线。
二、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着力基层网点恢复建设,夯实基层组织,扩大网络覆盖面,提升网络运营水平。全县“三社一院”的建设实现四个“全覆盖”:一是村级综合服务社在全县行政村全覆盖。加快信息化改造提档升级。按到省社要求2019年新建设一家三农服务中心;二是基层社在乡镇恢复重建全覆盖并正常运行;三是专业合作社行业领域全覆盖。依托我县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大力创办、领办、联办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专业合作社;四是新型庄稼医院农业科技服务全覆盖;狠抓农资质量监管,提升农业服务科技含量,总数达到18家,全县每个乡镇至少有1家新型庄稼医院。
三、认真理顺社有企业管理体制。按照社企分开、社事分开的原则。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社有资产管理公司。加强对改制后的基层供销社、社有企业资产进行梳理整合,推进供销企业产权联结和业务联合,优化层级分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上下贯通、分级所有的资本运营管理新体系,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保持供销社资产的完整性,逐步将其打造成为承接中央和省、市、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平台。
四、积极推进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加快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发挥供销系统资源优势和在服务规模化中的关键作用。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创新“种子肥料一体化供应+技术指导+机械作业+产品加工销售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切实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2019年继续在全县创办、复制大田托管专业合作社,实行耕田、育秧、插秧、打药、施肥、收割、烘干一条龙服务,托管水田面积1000亩。重点创建、推广好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验,打造土地流转、托管专业合作示范社。
五、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一是以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为重点,不断提升规模化服务能力。加强对湖北黄袍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锦山茶业专业合作社、幕阜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县心甜心蔬菜专业合作社,**县康逸养羊专业合作社,张师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一批示范社的扶持、指导和服务。积极探索农业服务规模化模式,复制办社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二是以加强农资配送和新型庄稼医院建设为重点,着力强化农业生产服务;三是以拓展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社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快搭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整合乡村现有便民服务资源,在基层社、村(社区)级服务社全面开展农产品收购、废品回收、银行刷卡、存取款、话费充值、电费收缴、农村养老保险金代收代缴代发、医疗保健、文体娱乐、农村养老等全方位服务,加强基础平台建设,适应农村市场需求。
六、积极推进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充分利用好《湖北省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奖补资金》,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打造“网上供销社”,“在线送货郎”,帮助农民开展网上代购代销。发挥供销社的整体优势,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以我县电商企业为龙头,实行股份制运作方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深化发展。
七、积极参与 “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快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建设,加强区域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交易市场、综合加工利用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把再生资源产业园项目落到实处。
八、积极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工程”。紧紧围绕我县扶贫工作部署,发挥供销合作社的职能优势,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的经验,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组织,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指导贫困村因地制宜创办种植、养殖、加工等类别专业合作社、发展有特色、有效益、成规模的支柱产业。重点推广县中药材公司+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新办一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
九、充分挖掘社有资产潜力。积极配合县政府完成对通发公司、休闲广场、生活公司九大门市场的拆迁工作,发挥整体效益,盘活社有企业资产,进一步壮大社有企业实力。全面加强社有资产租赁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支持鼓励社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新的发展路子,创立新的发展模式,不断做强做大社属企业。
十、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的改革自觉性主动性,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具有合作经济组织特点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着力培养一批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全面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改进作风,大力弘扬“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等优良传统,推进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全面提振供销系统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形象。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格林文秘网 www.gelindaina.com 版权所有